原文:https://www.tmrjournals.com/lr/EN/10.12032/life2019-0125-004
作者:黄建兴 周佩诗 伊尔马文兑
摘要:本文通过引用世界各地进行的各种严格设计的对照实验,解释了外部气治疗法的工作原理。 它还引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信息疗法,以MP3播放器所携带的信息,与面部照片展示的主体信息纠缠在一起,整个系统放置在密封的纸箱中。 初步结果显示信息疗法应用于神经病例,特别是自闭症和痴呆症,拥有巨大的潜力。
气功和太极拳(太极拳)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评论文章中通常都给捆绑在一起[1,2]。气功和太极拳益处的随机对照试验,引起了医疗保健专业人士的关注,而导致来自世界各地的卫生专业人员,综合医学院学者,太极拳和气功教练以及公共安全官员于2018年合作编写了太极拳和气功教练认证标准指南 [2]。马来西亚政府则于2011年制定了1200小时的气功治疗职业技能标准[3]。
气功治疗有两大类。一个是自我修复练习,参与者学习如何练习以改善健康。另一种是气疗或外气治疗(EQT),参与者仅需要接受气功治疗师的外气治疗,不需要练习任何功法。外气治疗可以就地[4,5,6]或远距离完成。通过互联网视频程序(例如:Skype,Zoom,WhatsApp,WeChat等)进行远程外气治疗是很常见的。远程外气治疗被认为是远程治疗意图(DHI)方法之一[7]。
气的常见定义是“生命力”,“生物能源”,“生命能量”或简称“能量”。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能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气定义为一种能量并不能解释远距外气治疗的机理。实际上,在现场发放外气以产生光(光子),红外线(热),电磁波(场能)[8]的实验可以被视为能量A(气)转换为能量B的实验(光子,电磁波等)。
信息疗法是远程外气治疗的延伸。然而,气与能量关联的定义可能复杂化信息疗法的介绍,因为众所周知能量不可能在没有被吸收或转化的情况下远行。为了避免因气的定义引起的混淆,最好将远距外气治疗和信息疗法定义为远距意图疗法来认识。
许多设计严格关于人类意图如何改变外在物理世界的的实验,已经为远距意图疗法的机制提供了合理的支持。简而言之,远程外气治疗确实是人类意图或意识信息在起作用。在远距意图疗法里,有效的是信息,而不是能量。
理论背景
许多研究指出,信息可以转化为能量,因此可以非接触地改变物理世界。一项著名名的研究是2010年自然物理学杂志发表的“信息 – 能量转换和广义Jarzynski平等验证”的实验证明,其中一个粒子被促使爬上螺旋楼梯状的电场 [9] 。粒子获得的自由能大于加之粒子的能量,这表明了一种将信息转化为能量的“信息至热量引擎”的新基本原理。
气功学者庞明提出的三层物质理论指出信息可以转化为能量和实体物质[10]。它还指出,人类意识是一种信息,它提供了外气治疗法如何运作的基础。该提案类似于各种意识研究者的发现。
在“意图主机仪研究简介”内蒂勒 指出,意识是一种信,信息可以转化为能量[11]。 蒂勒通过引用他的意图主机仪(意主仪)进行的4次实验来支持他的主张。意主仪是一个专门设计的电子振荡器,可以存储和回放录制的意图(信息)。
第一个试验显示了意主仪如何回放记录的意图,在72小时内增加水的酸碱值; 第二个实验显示意主仪如何在同样的时段内降低水的酸碱值。第一个实验在欧洲和美国的10个地点成功复制。第三个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意主仪成功将体外碱性磷酸酶(一种肝酶)的化学活性加快25%至30%。在第四个实验中,与对照相比,果蝇幼虫的ATP / ADP比率增加了15%-20%。
特里索里的确证研究指出人类的意图可以与相距一段距离的光电倍增管纠缠[12]。该研究成功地复制了之前的两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参与者的意念能够聚焦,并与位于大约7300公里外的光电倍增管纠缠。这为远距意图疗法如何处理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量子物理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怀疑人类意图会影响量子系统的波动特性。 雷丁的5-Sigma级别网上双缝实验,报道了人类思维如何改变粒子的波动特性[13]。来自77个国家的1,479人参加了2,985次网上测试,5,738次对照由一台模拟人类参与者的计算机运行。该论文称,“…结果被发现支持冯诺依曼的结论,即观察者的思想是测量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类型的实验,为解答意识在物理世界中的作用的长期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
在“全球广播自闭症意向实验”[14]中,意主仪用于广播信息,以便为世界各地的44名自闭症儿童治疗。它已经证实,传递给受试者姓名和地址的信息,提供了治疗效果。该报告的结论是,“自闭症治疗评估清单针对所有儿童的所有90个问题进行了绘制,每个月从基线开始,并显示出这些非凡的视觉趋势,即使没有统计数据,儿童,父母和研究人员也对这些结果感到兴奋。”该报告指出人类意图或意识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上这些报告,为远程意图疗法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和支持。
信息疗法
信息疗法的想法是来自“全球广播自闭症意向实验:第一部分”,然而,有一些主要的差异[14]。
1.使用受试者的面部照片代替受试者的姓名和地址;我们发现面部照片更好地描绘了一个人。
2.使用mp3播放器,而不是电子振荡器。极低的嘶嘶声是信息疗法的载体或信息媒介,而不是意主仪振荡器产生的电磁波。
3.定制信息用于个人客户,而不是所有人共用一种信息。
信息疗法(iTherapy)是远距意图疗法的一种形式。信息治疗师会进行评估以确定病理问题,再发送特定信息以实现疗效。发送信息的过程是由治疗师面对患者照片完成的,照片旁边有一个麦克风。该过程是以音频收录的,由电脑风扇或空调鼓风机的嘶嘶声作为信息的载体。录制的档案经过编辑后,将对着患者的照片24小时播放。嘶嘶声的音频所携带的信息将与面部照片展示的患者信息纠缠在一起,以对患者进行治疗。整个系统密封在一个盒子里,以防止外部干扰。接收该程序的患者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治疗师每周将收到反馈,再决定是否对音频档案进行更改。
由于发送的信息来自治疗师,他或她必须身体健康,精神稳定;否则,该音频档案将无效。创建文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持专注的能力和内部的技术信息。同样的,“意识和双缝干涉模式:六个实验”报道,“冥想者产生的效果是非冥想者产生的效果的2.5倍” [15]。
信息疗法已应用于许多疾病,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他们包括莱姆病,抑郁症,自闭症,脑炎,痴呆症等。我们发现它在神经系统病例中最有效。自闭症和痴呆症的初步结果是最令人鼓舞的。
自闭症病例
最初的计划是通过应用自闭症治疗评估表(ATEC)来监测信息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有效性[16]。然而,父母们抱怨77个问题的ATEC太长,因此我们为父母们制定了6个重点的反馈指南。
这6点是:
1.社会沟通能力(目光接触,跟随指挥)
2.自我控制能力
3.信心和独立性
4.学习能力
5.表达技巧
6.活力和健康
这个简单的4周研究招募了6名7至10岁的儿童。自闭症的范围广泛而多样,我们根据DSM-5自闭症诊断标准,把招募的儿童分组[17]。其中四人在自闭症诊断谱系(ASD)1级,他们需要很少的支持并且正在上普通学校。另外两人在ASD 3级,正在上特殊学校; 他俩都有言语问题。
家长必须根据6个重点每周末提供反馈。如果有观察到进步,父母会将标记“1”,如果没有观察到变化则标记为“0”,如果观察到负面变化则标记为“-1”。在第四周结束时,分数被添加。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
- 除了受试者4之外,其他人都报告了全面的改善。
- 受试者4在信心和独立性以及活力和健康方面没有任何改善,但在其他方面有所改善。
受试者4和6在12个月后停止接受信息疗法,受试者2在21个月后停止,父母们皆通知在过去1个月内无法看到变化。所有其他人都继续使用信息疗法直到现在(2018年12月23日)。
家长的书面反馈:
受试者1:
第二周结束时:我的儿子现在更稳定,他可以完成50页的乐高(游戏)。我意识到他试图表达自己,不是用长句,而是用3到5个单词,比如“去找爸爸”。他可以花更长的时间在文书作业上,他的注意力得到了改善。他的理解能力也越来越好,可以更好地跟随简单的指示。他的情绪在整个星期都很稳定。但是在言语能力方面没有看到太大的改进。
第四周结束时:他的讲话有所增加,他模仿了我们所说的内容,他的思想更加清晰,并且学习拼写更好的东西。谢谢。
主题2:
第四周结束时:他的目光接触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当我拍照时他都不再提出和平标志。他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谢谢。
主题3:
第二周结束时:
1.更好的完成任务/例行,而不会分心(失去焦点)。
2.数学/加法的改进。
3.虽然言语不清楚,但提出更多口头要求。
4.对学校周围的人更有信心。
5.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表,但答案并非完全正确
第4周结束时:
他对任务的关注有所改善。情绪控制也有所改善。虽然’N’声音正在出现,但语音进展仍然很慢。以前,语言治疗师提到他可以轻轻地吹录音机5次。昨天他能够很好地控制并且能够轻柔地吹到15次。对于周围事情的觉察和解读人们的情绪也得到了改善。
其他家长在研究结束时未提供任何书面反馈。然而,在第三个月末,受试者3的父母告诉我们,“她最近被建议退出职业治疗。在上一次练习中,她展示了决策的合理化。她能够解释她在愤怒管理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她也能够描述团队决策过程。“
从2016年2月到2018年9月,信息疗法应用于90多名自闭症儿童,3至15岁,74名男孩和19名女孩。他们来自世界各地,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很明显的是,孩子年纪越小,效果更快、更好。父母被告知继续让他们的孩子接受其它治疗,他们可以随时停止信息疗法。
自闭症的治疗持续时间取决于儿童的状况。理想情况下,治疗应该持续到他们的自我意识稳定的时候。接受治疗 12个月后,大部分儿童仍在信息疗法的护理下。 18个家长选择在3到12个月后停止该计划,或者是因为他们对结果感到满意,或者他们看不到进一步的改善。自闭症的工作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17年有三份中文报章专门报道了信息疗法在自闭症中的应用[18,19,20]。
痴呆症例案
痴呆症(1例血管性痴呆和7例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初步结果非常令人鼓舞,所有患者在1至3个月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那些从“全球恶化量表”(GDS)开始处于较低阶段的人恢复得更快更好[21]。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关于其变化的医疗记录,只有基于家庭成员的报告再根据GDS进行了评估。今年10月,我们开始应用微型记忆状态评估(MMSE)来监测患者 [22] 。2018年10月21日招募的一名患者的MMSE评分从第1天的14/30提高到第34天的23/30。这意味着他已从全球恶化量表的“第5阶段:中度痴呆症”改善为“第3阶段:轻度认知障碍”[23]。目前,患者处于该计划的第3个月。与自闭症一样,如果他们无法练习自疗气功,痴呆症患者可能需要继续使用信息疗法很长的一段时间来维持精神状态。
2名患者的家庭成员决定在第12个月停止信息疗法,他们发现患者的性格回复到在发生痴呆症之前的状态,这是他们无法忍受的情况。这是一个奇怪的发展,我们翻阅关于人格与痴呆症发展关系的论文后证实,患者是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学的个性和适应能力:一项前瞻性尸检研究报道》指出,“高度神经质和低适应性的性格,跟边缘和新皮质区域缠结的更广泛传播有关 [24]。低信任(愤世嫉俗,持怀疑态度)和低直率(操纵性,欺骗性)是与Aβ神经炎斑块严重程度和神经原纤维缠结阶段相关的唯一方面。”这些发现反映了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对痴呆症的研究工作进一步确认了管理情绪和为社会带来和谐的重要性。理想情况下,当患者恢复自我意识时,应引入情绪管理。
结论
根据家长,客户和家庭成员的反馈,我们能够为信息疗法做出以下结论:
1.安全:超过93名儿童和60名所有年龄段的成人,没有人报告任何不良反应。同样,蒂勒的研究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2.有潜力:到目前为止,没有药物可以阻止痴呆症的进展,但信息疗法已成功扭转了8名患者的病情。同样对于自闭症病例,所有病例均表现出积极的发展。家长和家属报告说,他们对信息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效果感到惊讶。
3.方便:对客户来说非常方便,他们无需定期来的我们的办公室复诊,每周或每月通过附有当前照片的电子信息反馈就行了。
4.成本效益高:为痴呆症患者和自闭症儿童运行信息疗法的费用只是药物成本的一小部分。
确认
结果表明,在应用于各种疾病上,信息疗法有很大的潜能,特别是神经科病例。迄今为止,只有3名信息治疗师能够提供信息疗法服务,2名在马来西亚,1名在荷兰。我们希望与大学或机构合作,培养更多人,以发展这种有前景的方法。我们欢迎任何有兴趣与我们一起进行临床试验的机构。
联系电邮:okhpen@gmail.com
参考:
1. Jahnke R, Larkey L, Rogers C,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health benefits of Qigong and Tai Chi. Am J Health Promot. 2010; 24(6):1–25.
2. Oh B, Yeung A, Klein P, et 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 Guideline Initiative for Tai Chi and Qigong Instructors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Medicines (Basel). 2018; 5(2):51.
3. Ooi KH, Chen YL, Yong KW, et al. Qigong Therapy NOSS MP-091-3:2011, National Occupational Skills Standard (NOSS) Registry. Department of Skills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Malaysia. 2013.
4. Lee MS, Jang HS. Two case reports of the acute effects of Qi therapy (external Qigong) on symptoms of cancer: short report. Complement Ther Clin. 2005; 11(3):211-213.
5. Lee MS, Jang HS. Effects of Qi Therapy (External Qigong) on Premenstrual Syndrome: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Altern Complem Med. 2004; 10(3):456-462.
6. Lee MS, Kim MK, Lee YH. Effects of Qi Therapy (external Qigong) on cardiac autonomic tone: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Int J Neurosci. 2005; 115(9):1345-1350.
7. Pagliaro G, Parenti G, Adamo L. Efficacy and Limitations of Distant Healing Intention: A Review Article. EC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2018; 7(9):632636.
8. Waechter R, Sergio L. Manipul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via fields projected from human hands: A Qi Energy Connection? Subtle Energies & Energy Medicine. 2002; 13(3):244.
9. Toyabe S, Sagawa T, Ueda M, et 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information-to-energy convers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generalized Jarzynski equality. Nat Phys. 2010; 6:988-992.
10. Ooi KH, Sim HL, Tan SC. Information-energy equivalence in qigong: reviewing Dossey and Schwartz’s “Therapeutic Intent/Healing Bibliography of Research” in light of Pang Ming’s Three Levels Theory of Matter. Journal of Nonlocality. 2013; 2(1).
11. Tiller W, Dibble W. An introduction to Intention Host Device. White Papers. 2009.
12. Tressoldi P, Pederzoli L, Matteoli M, et al. Can Our Minds Emit Light at 7300 km Distance? A Pre-Registered Confirmatory Experiment of Mental Entanglement with a Photomultiplier. NeuroQuantology. 2016; 14(3):447-455.
13. Radin D, Michel L, Delorme A. Psychophysical modulation of fringe visibility in a distant double-slit optical system. Phys Essays. 2016; 29(1):14-22.
14. Tiller W, Miller S, Reed CR, et al. The Globally Broadcast Autism Intention Experiment: Part I. White Papers. 2015.
15. Radin D, Michel L, Galdamez K, et 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double-slit interference pattern: Six experiments. Physics Essays. 2012; 25(2).
16. Rimland B, Edelson SM. 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 Autism Research Institute. 2016.
17.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utism,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 J Am Psychiat Nurses. 2013.
18. Information Therapy for Autism, the more focused the better the results. Nanyang Shangbao. 2017.
19. Information Therapy for Autistic Children. Kwong Wah Yit Poh. 2017.
20. Ooi Kean Hin designed device to store information to help autistic children. Sin Chew Jit Poh. 2017.
21. Reisberg B, Ferris SH, de Leon MJ, et al. The 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 for assessment of primary degenerative dementia.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82;
139:1136-1139.
22. Crum RM, Anthony JC, Bassett SS, et al. Populationbased norms for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by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 JAMA. 1993; 269(18):2386-2391.
23. Reisberg B, Jamil IA, Khan S, et al. Staging Dementia.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11.
24. Terracciano A, Iacono D, O’Brien RJ, et al. Personality and resilience to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pathology: a prospective autopsy study. Neurobiol Aging. 2012.
Competing interests: The authors declare no competing financial interests. Readers are welcome to comment on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at http://www.tmrliferes.com
Copyright: © 2019 TMR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License.
Received: 1 January 2019; Accepted: 10 January 2019; Published online: 25 January 2019